计量管理系统:浅析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三)
3 信息时代质量管理的新发展
3.1 信息时代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是改变传统的、基于对供应商实行来料检查的质量控制方法。在供应链(或虚拟企业)动态联盟各个成员企业内部建立完备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使企业按统一的质量标准生产和要求产品质量。
二是将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延伸到各个联盟成员企业。使用质量功能设计方法设计配置整个(虚拟企业)供应链的质量功能,在核心企业(盟主)的领导下,各个联盟成员共同承担质量责任。
三是重视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运用计算机网络将整个供应链(虚拟企业)动态联盟内各个成员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连接在一起,共享质量数据,实现质量过程的实时控制。
四是强调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CAQ)是CIMS的一个子系统,CAQ共享CIMS的有关市场、设计、生产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同时也向CIMS提供质量方面的数据信息。
3.2 在传统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益处
在传统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很大的益处,主要表现在:能将质量信息及时传递到需要的各部门、各环节、各过程;大大提高质量决策的速度与准确性;大大提高产品、服务和工作质量,体系实现无缝平滑运行;质量成本下降,同时质量持续得到改进;对质量体系能够部分实现远程审核和评价;能随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而调整;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平稳连接。
3.3 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形式
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d一,通用办公软件,特别是Excel的应用。由于Excel方便的文本录入、较强的数理统计及可以插入不同类型的图表等强大的功能,在目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也是z为常见的,主要的用途为统计分析、过程监控、测量系统分析及其他特殊应用。d二,利用z门的编程语言开发的计算机辅助检验系统(CAT)。d三,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CAQ)系统。d四,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或制造资源计划(MRPII)系统。在实施ERP系统或MRPII系统的过程中,除有些企业存在资金、技术、人力不足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问题,如合资企业常受合资方管理模式的影响或IT人员对质量管理需求不熟悉,质量管理人员对数据库应用系统功能不了解,未能充分发挥企业软硬件的资源优势等。建议企业在实施之前对自己的需求特别是企业级的统计项目做出定义,在实施前与顾问公司或开发公司进行充分交流,通过二次开发或开发时加入统计模块来实现,从而能够实现统计的自动化。更为重要的是获得准确的结果,而准确的结果是进行持续改进和PDCA管理的重要前提。
来源:http://www.zyqhkj.com/news1021273.html 发布时间:2024-05-28 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