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系统:浅析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四)
3.4 质量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质量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对业务流程中的不协调部分进行改造,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企业与外部伙伴之间的信息传递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根据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可以将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划分为管理标准化、资源数据化和综合信息化3个阶段。
(1)在管理标准化阶段,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市场份额较小,信息化水平较低,内部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不足,没有配备或较少配备信息设备,与上下游厂商的信息交流成本较高。在这个阶段如果把质量管理信息化目标设定为建立一个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则会面临诸多问题。
(2)在资源数据化阶段,企业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市场地位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各部门已经完成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但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顺畅,形成各个信息孤岛。所以,在资源数据化阶段,质量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应是建立较完备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内部局域网,促进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如果引入大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就需要对企业内部员工、业务流程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这样的调整成本可能会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困难。
(3)在综合信息化阶段,企业内部的IT应用水平限于办公自动化,能够进行简单的市场与产品预测,但是从企业的市场表现来看,企业在现有的市场上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需要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或进一步在现有市场上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厂商、下游的销售厂商之间,在信息、物资与技术的传递上仍存在着不畅通的现象;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同时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系统已经有一定的建设。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入大型的信息化系统,比如ERP,MRPII,KM,CRM或者SCM等,才会对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来源:http://www.zyqhkj.com/news1022093.html 发布时间:2024-06-02 03:00:00